二恶英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一种致癌物质。它的毒性和氯化芳烃相似,其表现症状为:体重减轻、胸腺萎缩,*系统受损,肝损伤,氯痤疮,皮肤病变,组织发育不全或过度增长,以及畸形、突变等。人类短期接触高剂量的二恶英,可能导致皮肤损害,肝脏功能改变,长期接触则会牵涉到*系统、发育中的神经系统、内分泌系统以及生殖功能的损害。二恶英类的毒性因氯原子的取代数量和取代位置不同而有差异,含有1-3个氯原子的被认为无明显毒性;含4-8个氯原子的有毒,其中2,3,7,8-四氯代二苯-并-对二恶英(2,3,7,8-TCDD)是迄今为止人类已知的毒性较强的污染物,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将其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;如果不仅2,3,7,8位置上被4个氯原子所取代,其他4个取代位置上也被氯原子取代,那么随着氯原子取代数量的增加,其毒性将会有所减弱。由于环境二恶英类主要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,在对二恶英类的毒性进行评价时,国际上常把各同类物折算成相当于2,3,7,8-TCDD的量来表示,称为毒性当量(Toxic?Equivalent?Quangtity,简称TEQ)。为此引入毒性当量因子(Toxic?Equivalency?Factor,简称TEF)的概念,即将某PCDDs/PCDFs的毒性与2,3,7,8-TCDD的毒性相比得到的系数。样品中某PCDDs或PCDFs的质量浓度或质量分数与其毒性当量因子TEF的乘积,即为其毒性当量(TEQ)质量浓度或质量分数。而样品的毒性大小就等于样品中各同类物TEQ的总和。